Reviews and Media
Press and Review
2018 Far Away
這些角色與表演者之間的切換,快速自如(也許對某些觀眾而言,是迅雷不及掩耳),手法純熟...
2017 "Alas!
Text Wu Jiayin (Master of Performing Arts, Department of Drama,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四個片段似乎毫無關聯,但透過每段落中的連接,像在為下個片段做鋪陳,貫穿前後的是演出名稱的四個字,以及創作者們對於社會的反思與詮釋。
2017 "Alas!
各段落的基調皆傳達了各種形式的孤獨、或者說是疏離,演員與舞者的語言統合令人讚賞...
2017 "Alas!
分屬四位創作者的集體創作,每首作品的過渡皆有一位演員串場,與其說是四首作品,倒不如說是一整場「意識形態」的展演...
2017 "Alas!
三男一女與一個神秘箱的關係,霧裡看花,不知道從何理解,從何進入。看似拉扯又看似競爭,嗚呼哀哉,或許很適合形容這一段舞作,什麼也無需去理解,就用一聲長嘆,回應這個無能為力的社會。
2015 "Learning English"
創作上的爭議會使我們的注意力從美學上的探討延伸至政治上的辯論。
2015 "Out of Place"
一段段受訪者的敘事獨白,中間不時穿插三位演員分享自身對異地歐洲、台灣、家的想像或想法,平鋪直敘地展現了創作者那份屬於台灣年輕人們對國、家的認同。
2015 "Looking for Beckett"
《尋找貝克特》是新銳導演楊升豪初出茅廬之作,試圖結合《克拉普的最後一捲錄音帶》、《落腳聲》、《戲》、《來去》及《呼吸》等貝克特短篇劇本,藉此覓尋劇作家的現代聲音。
2019 "Here We Go" GO! GO! AND BEYOND!
我們在此出發》是圍繞在舞蹈的命題上的lecture performance,彷彿渾然天成。透過編舞家王珩的悉心編排,找到她們身體共同的公約數與可能,在十個舞者的調度與動作設計上,充滿細節上的豐富變化。
2019 《Havana》GO! GO! AND BEYOND!
Performing Arts Review Desk
節目名稱「哈瓦那」對兩部題材大相逕庭的作品起到歸納與主題強化的作用。如同哈瓦那城市歷史所隱含的衝突,兩者都同時試圖以當下為起點,對過往的時間提出質疑與回應,讓兩部舞作具有充分的當代意義。
回家》充分實現批判性和教育意涵,利用簡練的故事和意象隱含寓言和詩意,並將詮釋與聯想空間交給親子,透過劇場擬情的引導,重新轉化對人道精神和戰爭殘酷的思維。
2022
《回家》
表演藝術評論台
文 簡韋樵 (專案評論人) >
藉由舞作與身體性、象徵意象、物件等的編排,表達女性在當時代文化脈絡之下,之於家庭及社會之性別角色的心聲,比如在成長過程中,因為社會觀念所放棄夢想的遺憾;又或是想從性別角色的框架中(諸如妻子、媳婦等身分)脫離,作為女性獨立個體追尋自由的意念等。
2021
《四季》
表演藝術評論台
文 曾冠菱 (專案評論人) >
《回家》是一個情感豐富的親子作品,劇中男孩的各種成長樣貌,皆容易令人投射出自己種種不同的人生階段,而「成長」就是一個小時候令人嚮往,長大後也會時常拿出來回味的「過程」——但願人們保持年少時的純真,同時也祈禱世界不再有戰爭。
2022
《回家》
表演藝術評論台
文 林煒盛 (專案評論人) >
回家》充分實現批判性和教育意涵,利用簡練的故事和意象隱含寓言和詩意,並將詮釋與聯想空間交給親子,透過劇場擬情的引導,重新轉化對人道精神和戰爭殘酷的思維。
2022
《回家》
台新藝術評論台
文 吳孟軒 (提名觀察人) >
顯然,她們的生命不是沒有斑駁,但若——只是但若——宇宙真的繞著地球轉,這種狀況確實比較讓人放心。因為那更讓人相信,黑夜過後遲早會迎來溫煦朝陽,之於她們,那就是舞蹈簡單、而不必多言的意義。
2021
《四季》
表演藝術評論台
文 張敦智 (專案評論人) >
巴別塔的主題段落,進一步挑戰語言溝通的問題:出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競爭、疑似殺戮的畫面,甚至短暫模擬達文西《最後晚餐》的畫面。整體而言,整部作品即便只有九人、大部都是安靜的...
2022
台新藝術評論台
文 鄒之牧 (特約評論人) >